51 lines
3.6 KiB
Plaintext
51 lines
3.6 KiB
Plaintext
## 冠军背后的孤独:陈芋汐的十年跳台修行路
|
||
|
||
村上春树说过:“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,都是没人知道的坚持。”
|
||
|
||
陈芋汐又一次站在世锦赛最高领奖台上,全场掌声老响了。这可是她在这个项目的四连冠,几乎没人能做到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跳水公主的日常,全是无数个凌晨四点的训练馆。
|
||
|
||
## 从“小不点”到“大魔王”
|
||
|
||
陈芋汐是2005年出生的,6岁就开始跳水。教练还记得第一次见她这个“小不点”时,她身子瘦瘦小小的,可专注力却特别强。
|
||
|
||
启蒙教练回忆说:“别的孩子练半小时就喊累,她能一声不吭练一上午,而且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馆。”
|
||
|
||
2019年,14岁的陈芋汐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拿了冠军,成了中国跳水队最年轻的世界冠军。当时媒体都叫她“天才少女”,可她自己说:“我就是比别人多练了几千次。”
|
||
|
||
## 那些不为人知的“水下时光”
|
||
|
||
跳水运动员的日常,可不像领奖台上那么风光。陈芋汐教练说,她每天要在10米台上跳120 - 150次,一年下来得跳近5万次。
|
||
|
||
陈芋汐在一次采访里说:“冬天最痛苦,早上4点起床,跳进冰冷的水里,冷得刺骨,都想哭,但哭也没用,还得接着跳。”
|
||
|
||
2021年东京奥运会前,陈芋汐遇到了职业生涯最大的麻烦,因为发育体重增加,动作稳定性下降了。那时候,她除了正常训练,每天还得加练2小时体能,还得严格控制饮食。
|
||
|
||
她笑着说:“有次半夜饿醒了,特别想吃妈妈做的红烧肉,但最后只敢喝口水接着睡。”
|
||
|
||
## 冠军的“日常修行”
|
||
|
||
在跳水队,陈芋汐有个外号叫“细节控”。教练说,她训练完后,会一个人反复看自己的动作视频,有时候一个入水动作能研究两小时。
|
||
|
||
队友掌敏洁说:“她总说‘差0.1分就是银牌’,和她搭档压力可大了,因为她每个动作都追求完美。”
|
||
|
||
这种专注让陈芋汐比赛时特别稳。2023年福冈世锦赛上,她最后一跳前就锁定冠军了,可还是跳出了近乎完美的107B,拿了全场最高分。
|
||
|
||
陈芋汐说:“比赛时我从不看分数,每次跳水,我都当成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。”
|
||
|
||
## 四连冠背后的“孤独王者”
|
||
|
||
四连冠看着挺辉煌,背后的孤独一般人可受不了。陈芋汐常年在外训练比赛,好几年都没在家过春节了。她房间里全是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奖牌,家人合影却没几张。
|
||
|
||
她说:“最想家的时候,就看看手机里存的视频,妈妈总说让我别太拼,但我停不下来。”
|
||
|
||
2024年多哈世锦赛前,陈芋汐训练时扭伤了脚踝。队医让她退赛,可她坚持打封闭上场。赛后她说:“站在跳台上时,疼得厉害,但看到五星红旗升起,啥都值了。”
|
||
|
||
## 写在最后:冠军教会我们的事
|
||
|
||
陈芋汐的故事,可不止四块金牌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优秀不是靠天赋,是一天又一天的坚持;不是偶尔爆发,是一年又一年的积累。
|
||
|
||
现在这时代,大家都想速成,总爱给别人的成功找借口,说“她是天才”“她运气好”,却很少看到人家凌晨四点在训练馆,忍受伤痛还坚持,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。
|
||
|
||
下次你要是坚持不下去了,就想想那个在10米台上跳了五万次的女孩。她的故事提醒我们,所有好东西都来之不易,所有耀眼的成功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。
|
||
|
||
就像陈芋汐自己说的:“我不是天生就会跳水,我就是学会了不放弃。”这可能就是冠军给咱普通人最好的启示。 |